的字义解释

胙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1

读音:zuò

繁体:

笔画:9

部首:

胙五行属:金,康熙笔画数:11,拼音:zuò
胙字用于起名

胙字起名寓意

【胙】这个字可以取到和丰收、美食、喜庆等美好寓意,适合用于表达丰盈、欣慰和祭祀信仰的名字。

胙字诗词来源

来自唐诗: 所著 《郊庙歌辞。德明兴圣庙乐章。亚献终献》 庆彰曼寿,彻嘉荐。
来自宋词:刘克庄 所著 《水龙吟》更赐之车服,之茅土,依稀在,槐安国。

胙字的字义
☆胙 <名>
☆(形声。从肉,乍声。本义:祭祀用的肉)
☆同本义
☆又如:胙肉(祭祀时供神的肉);胙侑(赐以祭肉,赠以束帛,表示亲近);胙余(古称祭祀完毕后所余的酒肉);胙席(祭祀的酒席)
☆通“阼”。台阶
☆如:胙阶(大堂前东边的台阶。古代天子、诸侯、大夫、士,宾主相见,以东阶为主人迎宾登堂之地)
☆胙 <动>
☆[上帝] 保佑;福佑;赐福
☆如:胙胤(福及子孙。因指有国,有天下者子孙相继);胙德(旧时歌颂帝王之词。谓有天下者之德)
☆赐与;分封
☆又如:胙侑(赐以祭肉,赠以束帛,表示亲近)
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唐韻】昨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存故切【正韻】靖故切,?音祚。【說文】祭福肉也。【爾雅·釋天】夏曰復胙。【疏】胙,祭肉也。以祭之旦日,復陳其祭肉,以賔尸也。【左傳·僖九年】王使宰孔賜齊侯胙。【註】胙,祭肉。【晉語】命公胙侑。【註】胙,賜祭肉也。【史記·周本紀】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。【註】胙,膰肉也。 又【韻會】建置社稷曰胙。 又報也。有德之人,必有美報。【左傳·隱八年】胙之土,而命之氏。【疏】胙,報也。【左傳·襄十四年】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,曰世胙大師,以表東海。【註】胙,報也。 又福也。【周語】天地所胙。【註】福也。【揚子·法言】天胙先德,而隕明忒。 又位也。【齊語】反胙於絳。【註】反,復也。胙,位也。 又胙俎。【周禮·天官·膳夫】凡王祭祀,賔客食,則徹王之胙俎。【註】王與賔客禮食,主人飮食之俎,皆爲胙俎。 又地名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註】括地志云:古燕國,滑州胙城縣是也。 又亭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】凡蔣邢茅胙祭。【註】東郡燕縣西南有胙亭。 又國名。【前漢·古今人表】胙侯。【註】周公子。 又【集韻】疾各切,音昨。又【五音集韻】則落切,音作。義?同。 又【集韻】作,古作胙。註詳人部五畫。
与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