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筝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4

读音:zhēnɡ

繁体:

笔画:12

部首:

筝五行属:木,康熙笔画数:14,拼音:zhēnɡ
筝字用于起名

筝字起名寓意

【筝】这个字用于起名时,可以代表音乐、精通艺术、独特视野、传统文化传承、自信和优雅温柔的美好寓意。

筝字的解释

拨弦乐器。形似瑟。是拨弦乐器。用作人名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

筝字诗词来源

出自宋代晏几道的《鹧鸪天·手捻香笺忆小莲》:秦算有心情在,试写离声入旧弦
出自唐代李白的《春日行》:佳人当窗弄白日,弦将手语弹鸣
出自宋代姜夔的《江梅引·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》:宝空、无雁飞
出自宋代晏几道的《浣溪沙·闲弄弦懒系裙》:闲弄弦懒系裙

筝字的字义
☆筝 <名>
☆(形声。从竹,争声。从竹,与乐器有关。本义:拨弦乐器。形似瑟。筝是拨弦乐器,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,故又称“秦筝”) 同本义
☆筝,鼓弦竹身乐也。--《说文》
☆筝,五弦筑身乐也。--《御览》引《说文》
☆挟人筝而弹纬。--《楚辞·愍命》。注:“小琴也。”
☆竽瑟空侯琴筑筝。--《急就篇》
☆又如:筝人(弹筝的人);筝阮(秦筝与阮咸。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);筝妓(弹筝的艺妓);筝柱(筝上的弦柱)
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廣韻】側莖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甾莖切。【正韻】甾耕切,?音爭。【說文】鼓絃竹身樂也。【通典】箏,秦聲也。【急就篇註】箏,瑟類,本十二絃,今則十三。【風俗通】箏,蒙恬所造。【集韻】秦俗薄惡,有父子爭瑟者,各入其半,當時名爲箏。【釋名】箏,施絃高急,箏箏然也。【傅元·箏賦序】上崇似天,下平似地,中空準六合,柱擬十二月,設之則四象在,鼓之則五音發。【史記·樂書】唐有軋箏。【註】以片竹潤其端,而軋之有聲。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。風動成音,自諧宮商。【元稹·連昌宮辭】鳥啄風箏碎珠玉。 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傅,橫木。【註】一名結縷,俗謂之鼓箏草。
与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