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服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7

读音:

繁体:

笔画:8

部首:

服五行属:水,康熙笔画数:7,拼音:fú
服字用于起名

服字起名寓意

【服】这个字有很多美好的寓意,如追随从、侍奉、健康、装、役、支持和信奉等,适合用于起名时表达不同的期望和主题。

服字的解释

:指适应、担任、顺从;食用;衣裳。

服字诗词来源

出自两汉扬雄的《逐贫赋》:身百役,手足胼胝
出自唐代柳宗元的《晨诣超师院读禅经》: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
出自唐代元稹的《田家词 / 田家行》:一日官军收海,驱牛驾车食牛肉,归来攸得牛两角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咏怀古迹五首·其一》:三峡楼台淹日月,五溪衣共云山

服字的字义
☆服〈动〉
☆(会意。古文从舟,兼做声符。本义:舟两旁的夹木)
☆服从,顺服
☆佩服;信服;使信服
☆使用
☆从事;致力
☆饮用或吞服药物
☆担任;承当
☆招认,承认,肯定,认可
☆穿着
☆佩带
☆铭记,怀念
☆任用
☆实行;施行
☆执持。
☆得
☆使习惯于
☆承受[刑役]。
☆遵从;遵守。
☆通“负”。负荷;驾驶
☆通“覆”。遮盖,掩蔽
☆服 〈名〉
☆衣服,服装
☆事情
☆服丧
☆通“箙”。盛箭之器
☆通“鵩”。鸟名,又名山鴞,古以为不祥之鸟
☆姓
☆服〈名〉
☆车厢
☆负载;负荷
☆[量词]--用于称中药剂量。一剂称一服
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房六切,音伏。【說文】作?。用也。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。从舟?聲。【五經文字】《石經》變舟作月。【易·繫辭】服牛乗馬。【疏】服用其牛。【詩·鄭風】兩服上襄。【箋】兩服,中央夾轅者。【疏】馬在內兩服者,馬之上駕也。 又【廣韻】衣服。【易·訟卦】以訟受服。【書·舜典】車服以庸。 又懾服也。【易·豫卦】?罰淸而民服。【書·舜典】四罪而天下咸服。【疏】天下皆服從之。 又五服。【書·益稷】弼成五服。【傳】侯甸綏要荒服也,服五百里。又【周官】六服羣辟。【疏】周禮九服。此惟言六服者,夷、鎭、蕃三服在九州之外,故惟舉六服。【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】乃辨九服之邦國。○按侯、甸、男、采、衞、蠻、夷、鎭、蕃,九服也。 又行也。【書·說命】旨哉說乃言惟服。【傳】美其所言,皆可服行。 又【管子·權修篇】上身服以先之。【註】服,行也。 又職也。【書·旅獒】無替厥服。【傳】使無廢其職。 又思也。【詩·周南】寤寐思服。【傳】服,思之也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吾服女也甚忘。【註】服者,思存之謂也。 又治也。【詩·周南】服之無斁。【箋】服,整也。乃能整治之,無厭倦。 又盛矢器也。【詩·小雅】象弭魚服。【箋】矢服也。○按《周禮·夏官·司弓矢》作箙。鄭註云:盛矢器也。 又事也。【詩·大雅】昭哉嗣服。【傳】服,事也。 又習也。【前漢·鼂錯傳】服其水土。【註】服,習也。 又姓。【後漢·服虔傳】服虔,字子愼,河南滎陽人也。 又鳥名。【史記·賈誼傳】楚人命鴞曰服。【註】異物志有山鴞,體有文色,土俗因形命之曰服,不能遠飛,行不出域。 又【廣韻】蒲北切【集韻】鼻墨切【正韻】步墨切,?音僕。匐,或作服。【禮·檀弓】扶服救之。【釋文】又作匍匐。 又【儀禮·士冠禮】祝曰: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,棄爾幼志,順爾成德。【韻補】服,叶鼻墨切。 又【集韻】扶缶切,音負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車人】牝服二柯。【註】牝服,長八尺,謂較也。鄭司農云:牝服,謂車箱。服讀曰負。 又【集韻】弼角切,音雹。啼呼也。
与服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服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