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刍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0

读音:chú

繁体:

笔画:5

部首:

刍五行属:金,康熙笔画数:10,拼音:chú
刍字用于起名

刍字起名寓意

【刍】这个字用于起名时,可以传达勤奋、聪明、谦虚、诚实、高尚、注重细节等美好寓意。

刍字的解释

:意指割草。

刍字诗词来源

来自唐诗:李群玉所著《横吹曲辞。骢马(一曰骢马驱)》青与白水,空笑驽骀肥。
来自宋词:吕胜己所著《满江红》仰高风,寂寞奠生,人如玉。

刍字的字义
☆ 刍〈动〉
☆(象形兼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又(手)从草,表示以手取草。俗作芻。本义:割草)
☆用草喂牲口
☆刍 〈名〉
☆喂牲畜的草
☆谷类植物的茎杆
☆割草的人
☆吃草的牲口
☆刍 〈形〉
☆浅陋,鄙俗
☆刍豢
☆指牛羊猪狗等牲畜
☆刍秣
☆刍荛
☆割草打柴,也指割草打柴的人
☆刍议
☆谦词,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,亦指浅陋的议论
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唐韻】側愚切【正韻】楚徂切,?音初。【說文】刈草也。【詩·大雅】詢于芻蕘。【疏】芻者飼牛馬之草。【孟子】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【趙註】草食曰芻。【韻會】羊曰芻,犬曰豢,皆以所食得名。 又【禮·祭統】士執芻。【註】藁也。【詩·小雅】生芻一束。【箋】苽草刈取以用曰芻,故曰生芻。 又草名。【小雅】終朝采綠。【箋】綠,王芻也。 又梵語謂僧曰苾芻。 又芻尼。【許彥周詩話】嘗作七夕詩,押潘尼字,難于屬和,後讀《藏經》,有呼喜鵲爲芻尼。 又姓。見【何氏姓苑】。 又【集韻】葘尤切,音鄒。【韓愈·駑驥詩】力小若易制,價微良易酬。渴飮一斗水,饑食一束芻。 【六書正譌】芻象包束草之形,俗作蒭,非。【干祿字書】通作?、?。?字原从艸从口从丑作。
考證:〔【孟子】猶芻豢之悅我口。【趙註】草牲曰芻。〕 謹照原文牲改食。
与刍字同部首的字
与刍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刍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