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策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12

读音:

繁体:

笔画:12

部首:

策五行属:木,康熙笔画数:12,拼音:cè
策字用于起名

策字起名寓意

【策】这个字寓意丰富,包含了决力、谋略、创新能力、机智、亲和力和成功发展等美好寓意。适合给企业家、领导、善于思考和与人交往的人取名。

策字的解释

指计谋,主意,办法,如举无遗。也指激励,促进,如束手无

策字诗词来源

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·和马叔度游月波楼》:谁念英雄老矣,不道功名蕞尔,决尚悠悠
出自魏晋陆机的《猛虎行》:整驾肃时命,杖将远寻
出自唐代柳中庸的《征人怨 / 征怨》:岁岁金河复玉关,朝朝马与刀环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咏怀古迹五首·其五》:三分割据纡筹,万古云霄一羽毛

策字的字义
☆策 <名>
☆(形声。从竹,朿)声。“朿”,指带有芒刺的植物,作“策”的声符,同时兼表字义。本义:竹制的马鞭(头上有尖刺))
☆同本义。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,包括缰绳之类。如:策辔(马鞭与马缰);
☆策略;计谋。如:上策;下策;失策
☆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,成编的叫做策。如:策府(帝王藏书之所);
☆策书。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、授爵、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。引申为策命;策免。如:策命(用策书任命);
☆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。也指一种议论文体。如:策套;策第(策试和选评)
☆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(小竹片) 如:策筹(同“筹策”。古代计算工具)
☆卜筮用的蓍草 如:端策(把蓍草摆正)
☆策 <动>
☆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。引申为驾驭。如:鞭策;策马(鞭马);
☆督促;使进步。如:策厉(督促勉励);策进(促进)
☆拄着;拄着棍杖。引申为搀扶;架起 。如:策杖;策踵(扶杖接踵而来);策立(站立)
☆谋划;策划。如:策效(谋划效力);策选(谋划选取)
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廣韻】楚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測革切【正韻】恥格切,?音?。【儀禮註】策,?也。【蔡邕·獨斷】策者,?也。其制長二尺,短者半之,其次一長一短,兩編下附單執一札,謂之爲?。連編諸?,乃名爲策。凡書,字有多有少,一行可盡者書之于?,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,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。【禮·曲禮】先生書策,琴瑟在前,坐而遷之,戒勿越。【通攷】漢制,取士作?策難問,試者投射答之,謂之射策。若錄政化得失顯問,謂之對策。 又策書。【釋名】策書敎令于上,所以驅策諸下也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王命尹氏及王子虎、內史叔興父,策命晉侯爲侯伯。 又籌也,謀也。【史記·袁盎傳】盎雖家居,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。 又蓍也。【史記·封禪書】黃帝得寶鼎神策,於是迎日推策。【註】策,神蓍也。黃帝得蓍,因以推算曆數,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。 又竹名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策簩有叢。【吳筠·竹賦】爾其衆彙非一,則有策簩筋曼。 又馬箠。【禮·曲禮】君車將駕,則僕執策立于馬前。【左傳·文十三年】晉士會行,繞朝贈之以策。【註】策,馬撾。 又策馬曰策。【左傳·哀十一年】淸之戰,孟之側後入以爲殿,抽矢策其馬。 又天策,星名。【左傳·僖五年】童謠云:鶉之賁賁,天策焞焞。【註】天策,傅說星。 又金策,錫杖也,見【詩韻輯略】。 又小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木細謂之杪,燕之北鄙,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。 又策策,落葉聲。【韓愈詩】秋風一披拂,策策鳴不已。 又警策。【陸機·文賦】立片言以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【註】馬因策而行疾,喩文資片語而理明。以一言入衆辭中,若策之警馬也。 又刺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凡草木刺人,北燕、朝鮮之閒謂之策。 又姓。明有策敏、策?。 又【集韻】一曰小箕。 【篇海】亦作筴、?。俗作䇿、筞,誤。
与策字同音的字
与策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策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