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字义解释

柘 五行属性

五行属:

康熙笔画数:9

读音:zhè

繁体:

笔画:9

部首:

柘五行属:木,康熙笔画数:9,拼音:zhè
柘字用于起名

柘字起名寓意

【柘】这个字用于起名时,寓意清雅秀丽、古树盘龙、通达智慧、草木葱茏、农耕收获和山水灵秀。

柘字的解释

:1、[树]又叫"奴"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夏季开花,雌雄异株。果实球形,红色,可吃。叶卵形或椭圆形,可喂蚕。木材心黄色,可制染料,称"黄"。根皮可供药用;2、[袍]〈古〉皇帝穿的黄袍。

柘字诗词来源

来自唐诗:王建所著《杂曲歌辞。宫中三台二首》日色袍相似,不着红鸾扇遮。
来自宋词:苏轼所著《望江南》百舌无言桃李尽,林深处鹁鸪鸣。

柘字的字义
☆柘 <名>
☆柘树。落叶灌木或乔木,树皮灰褐色,有长刺,叶子卵形或椭圆形,花小,排列成头状花序,果实球形。叶子可以喂蚕,木材中心为黄色,质坚而致密,是贵重的木料
☆唐教坊舞曲《柘枝舞》的省称
☆通“蔗”。甘蔗
☆有柘浆些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。王夫之云:“柘,与蔗通。”
☆泰尊柘浆析朝酲。--《汉书·礼乐志》
☆诸柘巴苴。--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
☆注:“诸柘,甘蔗也。”
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之夜切,音蔗。【說文】桑屬。【蠶書】柘葉飼蠶爲絲,中琴瑟絃,淸響勝凡絲。 又【周禮·考工記】弓人取幹之道,柘爲上。 又【禮·投壷】矢以柘若棘,毋去其皮。 又【本草】其本染黃赤色,謂之柘黃,天子服。 又【崔豹·古今註】桑實曰葚,柘實曰佳。 又奴柘。【本草·陳藏器曰】似柘,節有刺,冬不彫。 又【南方草木狀】諸柘,一曰甘蔗。【宋玉·招䰟】胹龞炮羔,有柘漿些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屬淮陽郡。 又山名。【山海經】松山之北有柘山。 又姓。【統譜】春秋柘稽,漢柘溫舒。 又【唐韻古音】之怒切。【詩·大雅】攘之剔之,其檿其柘。帝遷明德,串夷載路。
与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
与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